稚子弄冰中银钲和玉磬是什么意思?
《稚子弄冰》中的“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银钲”就是“银色的钲。”
《稚子弄冰》中的“磬”指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似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玉磬”就是“以玉制成的磬。”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的意思钲的意思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的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钲的意思是:银铮。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全诗如下: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翻译: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钲是什么意思
释义:是一个汉字,指一种中国古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
解释:
钲zhēng
古代乐器名。形如钟,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钲,铙也,似钟,柄上下通。——《说文》钲,钟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钟身正面的上部。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
孙诒让正义:“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
彩丝穿取当银钲的钲是什么意思?
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古代乐器名)。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一作: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扩展资料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