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镜的意思(镜中有心心如明镜什么意思)

“虚怀若谷,心明如镜”是什么意思?

虚怀若谷: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后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心如明镜:说明内心像镜子一样明了,比如内心的澄净和对世事洞察的能力。

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心如明镜[ xīn rú míng jìng ]心里无杂念,对人坦荡荡,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光洁干净。也可指对出现在眼前的人和事物观察、感知的透彻,明白。

造句:

1、李老师待人和善,虚怀若谷,深受学生爱戴。

2、我们要像老李那样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3、他在这个问题上虚怀若谷。

4、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5、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6、明镜高悬说的是心如明镜,安定平稳,能照见一切;明察秋毫就是对关联体之间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心如明镜的意思(镜中有心心如明镜什么意思)

心如明镜是什么意思

心如明镜的意思是心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对外境照的清清楚楚。

这句话出自唐朝禅宗高僧神秀大师的一首偈子:“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选择传法时让弟子们写偈子以考察各人的水平,神秀大师就写了这四句话。这是借比喻来说明修行的方法,要从“身”和“心”两方面来入手,时时刻刻要觉悟,要断除一切恶法,修一切善法。

心如明镜的意思是什么?

是指心里无杂念,对人坦荡荡,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光洁干净。

也可指对出现在眼前的人和事物观察、感知的透彻,明白。

简介

唐 寒山 《诗》之一八二:“一住寒山 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明李贽《因记往事》:“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於泥塑,以为杂念不起,便是真实大圣大贤人矣。”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起初何尝也不弄了个香炉,焚上炉香,坐在那里心里并不曾有一毫私心杂念。”

茅盾《子夜》十:“渐渐那些杂念集中为一点:他有二十万元资本‘放’在益中公司。”

“心如明镜”是什么意思?

心如明镜(xīn rú míng jìng)

是指心里无杂念,对人坦荡荡,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光洁干净。

也可指对出现在眼前的人和事物观察、感知的透彻,明白。

这个成语的出处: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扩展资料:

它近义词有:

心无杂念 (xīn wú zá niàn)

意思是形容人的一种心理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不纯正的念头或者心中没有种种思虑。

心知肚明(xīn zhī dù míng)

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

反义词有:

心中无数:(xīn zhōng wú shù)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心乱如麻(xīn luàn rú má)

意思是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对事拿不出办法和主见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如明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