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徐晃
读 第三声
依据如下
1.读第三声时的字义为:明亮 引申为美俊
读huàng时字义为:摇动;摆动 游逛;闲逛
是个动词 古人取名是看意义的 如果读晃就没意
义了
2.徐晃 字公明 古人的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释
字大多和名有关系 比如 李白 字太白
从徐晃 字公明可以看出 应该读第三声
希望我的解释你能满意
徐晃怎么读 徐晃读法
1、徐晃:xú huǎng。
2、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后来,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
3、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魏建立后,加位右将军,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
徐晃怎么读
徐:[xú]
晃:[ huǎng ]
晃字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
[huǎng] 1. 明亮:明~~。
2. 照耀:~眼。
3. 形影很快地闪过:一~十年。
[huàng] 摇动:~荡。~动。~悠。
徐晃字公明,有明亮之意,所以他的晃,应该读第三声。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