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做的看图写画的简单简笔画怎么画
我看了一篇教小孩识字的方法,有些我也正在用比如“在电视机,冰箱上贴上字,墙上贴上字,连续几天反复同一个字让她认,直到她不说错为止等等,都挺见效的我就把它推荐给大家:
一、阅读识字法
婴幼儿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而强化机械记忆的方法是多次重复、反复复习。识字阅读同步进行,借助阅读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大千世界,增长各种知识。初期以读节奏感强、合辙压韵的儿歌为主,逐渐发展到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扩大阅读范围,使识字与阅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讲故事识字法
孩子爱听故事,教育者就可以创造性地信口拈来一个故事,边讲边写要教的字让孩子学。只要讲述的好,且教学和讲述配合得当,就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认字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其它知识。运用此法要注意:
1、讲述时要绘声绘色,在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时写出要教的字。切忌故事平淡,讲述乏味,更不要让孩子看出你是为教字而讲故事,努力使教在有心,学在无意。
2、每讲一个故事,教三至五个字为宜。教字太多,讲述停顿相应增加,影响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教字效果也不好。
3、在讲述过程中的适当时候,想法让孩子重复刚学过的字。孩子会尽力回忆字的读音,努力记住。
4、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孩子喜欢的故事题目,填进不同内容、不同情节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引起识字兴趣,又在教字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其它知识。
三、环境熏陶法
1、在孩子能够看得到或摸得着的物品上写字,如在墙、桌、椅、盆、沙发、皮球、小推车、摇篮等上面写上相应的汉字。当孩子看到摸到的时候,告诉他那是什么,说的时候语气要亲切,要能够吸引孩子。
此法适用于3个月至2岁的婴儿,孩子通过多次接触物体、汉字,经常看、听、摸、玩,在认物的同时识字。
2、在墙上贴诗歌、儿歌、谜语等,经常用手指着字念给孩子听。若是教两岁以下的婴儿,可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写,字体要大。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要有较大距离,字体要工整,念的速度要慢,发音要准。
四、情绪识字法
教育者在孩子急于出去玩,急于得到某种玩具或某种美味食品时,给他适量的学习任务,让其认几个字后再满足他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认真看、注意听、努力记,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一些字。但是,要求孩子学习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言语要得体,使孩子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兴致勃勃地接受学习任务。另外,学习量不可大,以孩子努力能够很快完成任务为易。如果量太大,孩子自知完成任务不容易,就会产生急躁情绪,反而不易记住要学的知识。
五、小老师
孩子一般都爱“逞能”,所以可以在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后,让孩子当小老师讲给家里人或小朋友,让他“逞逞能”。听讲者要形成一个积极配合的气氛,无论是谁都要尊重“老师”,不随便插话。要鼓励孩子大胆讲解,发生困难时,要及时提示,帮助孩子取得成功。讲解后,要称赞,使其产生自豪感。孩子知道学习是可以得到赞扬可以得到夸奖的,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歌诀法
节奏感强,合辙压韵的材料,大脑对其识记的效果好。记忆这些材料,利用了人右半脑的记忆功能,同时能使人的身体放松,产生愉快感。这些歌诀能对大脑产生较强的刺激,使大脑的多个区域工作,提高记忆效果。因此,教婴幼儿识字,可以先教歌诀。
七、串连法
汉字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如形声字里,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基本字带其它字是受形声结构规律的启发创造出来的。基本字表音,偏旁部首表义。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些构字规律教识字,能够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孩子掌握汉字的构字方法后,可以自己分析字形,成串地学习这些字。大幅度地分析字形,简化了识字的心理过程,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如:文 蚊 纹 雯
八、变魔术
一些汉字加减笔画可以成为另外的字。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和孩子做变字游戏,让孩子认字。在此过程中,一边加减笔画一边用吸引孩子注意、增加孩子兴趣的语言提醒孩子注意字的变化。
如:一 二 三 王 主 玉 全 金 一 十 干 于
在变的过成中,随时教孩子不认识的字。教育者演示几次后,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兴趣,这时,让孩子变给别人看,他就会努力记住要变的字的样子、读音,变几次后,不但认识了字,而且基本上会写了。
此法利用听觉、视觉、肌肉运动等多感官感知。调动大脑积极性的方法增强记忆,识字效果很好。
九、图画法
把字画成图画,配合以生动的讲解教孩子。这样比较直观、形象,又能和孩子的阅历、干支相联系,有利于记忆。有些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只要能够画成简单图画的,就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来教孩子。
如:山、水、日、月、人
十、换偏旁识字法
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教孩子运用这些规律,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可以运用学过的熟字通过换偏旁,或加、减偏旁的方法,以旧带新,化难为易,触类旁通,提高识字效率。
如:机——肌、饥、讥 葫——糊、蝴、瑚
十一、耳语传宝
游戏者围成一圈,教育者每次拿出一张卡片,交给临近的游戏者,让他仔细看看,并轻声告诉游戏者这是什么字,然后让传给下一个人。依次传下去。传完一周后,如果最后一个游戏者向教育者说对了字的读音,说明大家都传对了,再反传一圈。之后传第二、第三张字卡。如果最后一个人说错了,往前依次追查错在哪里。谁念错了,教他念三遍,让他表演个小节目。
十二、宝宝园地
帮助孩子办“宝宝园地”,在园地里贴上孩子画的图画,让孩子在画上写上画的名称、自己的名字、画画的时间、地点;贴上孩子的书法作品;贴上叙述孩子亲身经历的简短文章(文章尽量在大人的帮助下由孩子写,如果孩子不会写,大人以孩子的语气写也可以);贴上孩子因做好事、学习好得的小红花、红五星等。园地的装饰可繁可简。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很认真地写,办完后会不厌其烦的念,会起到很好的识字效果。
十三、小制作识字法
画画、折纸、玩橡皮泥、捏面团是孩子喜爱的手工游戏。利用这一因素,让孩子在自己画的图画上楔子,在折叠的物品上楔子,在捏成的小动物上写字……或教育者写字教给孩子。孩子一般都很珍惜自己的作品,对写上的字自然印象深刻,容易记住。成人还要利用孩子爱炫耀自己成绩的心理,让其拿这些作品给别人看,讲自己制作的是什么,什么写的是什么字。教育者既可以专门组织手工游戏让孩子识字,也可以在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不愿再学习的情况下搞手工游戏识字,重新引起孩子的识字兴趣。
十四、打赌
孩子一般都有“逆反”心理,也就是你让他怎么着他偏不怎么着。可在教孩子时说,“我知道你学不会”或“你肯定会忘的”他会说不忘的,教育者说“不相信”之类的话语来“刺激”孩子,十有八九,当你检查学习效果时,你会发现小家伙竟然全都记住了,甚至比平时学得还好。此法不可常用,不要让孩子发现你在“骗”他,要象真的一样。
十五、作文识字法
孩子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深刻,教育者可经常把这些事情写成短文或儿歌让孩子读。亲身经历的人名、地名、物名及其它词语,孩子基本熟悉,能比较容易读下来。这样,孩子觉得有趣,学习积极性高,识字效果好。
编写这样的文章,要根据孩子识字的多少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决定文章的难易和字数多少,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安排八至十个生字为宜。这样,孩子阅读困难不大,在读文章的时候,即可以复习学过的字,又可以学习生字。
十六、看图识字法
教独体字和一些合体字时,可制作图画字卡。卡片的一面画画,另一面写字,让孩子看图识字。看图识字把字的音、形、义互相结合起来教,形象、具体,不仅让孩子识了字,而且能在认字的同时学习语言,认识事物。
此法适用于低幼儿,不易长时间使用。只能是做为开始识字的一个铺垫。
十七、猜谜识字法
猜谜是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婴幼儿处于好奇心很强的时期,猜谜活动对其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一活动对其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根据汉字象形、象声的特点巧妙地把字编成谜语让孩子猜。如:
尖 下边大,上边小,扎住手,不得了。
朋 一个月里刚见面,两个月是好伙伴。
灯 右边一个丁,左边冒火星。
十八、看物识字法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不少东西。有些物品,他们既知其名又知其用途,但不知其字形。利用这些物品教孩子,可以使孩子既知音,又知义,还知字形。
十九、草地捉虫
准备字卡若干,用绿色粉笔在地上画上青草当草地,画上各种虫子,把字卡放在虫子身上。
参加游戏者按照先后顺序在地上认字,算是捉虫。认识的念一念,算是捉到了虫子,将字卡拿起。不认识的字要问老师然后念三遍,算是没捉到虫子,继续往下捉。等全部认一遍后,看共捉了几只虫,记录成绩,下一个人接替。将字卡重新放上,大家轮流捉一遍
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简笔画
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简笔画
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简笔画,母亲节是传统美德是让每个人感恩自己的母亲,应当时常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对待母亲,在母亲节这天向母亲表达我们的爱意。现在跟给大家介绍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简笔画。
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简笔画1
每个人都有母亲,她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 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 她给予我生命! 给予我们温暖! 给予我们快乐! 她给予我们伟大的母爱! 母亲为了孩子,愿意承受一切的困难! 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她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受委屈,也不让孩子受一点苦一点累一点委屈! 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呀!
我原来在湖滨镇五鲁小学上学,妈妈也在那上班,为了能让我得到更好的发展,便转到博兴县第一小学上学,由于妈妈的工作很难调动,她依旧在镇小上班,为了我,不管刮风还是下雪,天天坐公交车来回奔波,为了我妈妈每天都这样,每天都早起晚睡,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在我记忆中,有一次,妈妈因为工作的事而没等上车,那天正下着雨,妈妈不能来了,但是爸爸约人出去吃饭了,所以我自己在家,可是妈妈不放心我自己在家,便长途跋涉,搭公交坐出租,三十里的风雨路,妈妈为了我,还是一步一步,迎着风雨回到了家,妈——妈——当妈妈走到家时,已经被那无情的雨淋的满身是水,晚上,我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回想着今天的这件事,我呜呜咽咽的哭了,但是又是小声的,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我每次在家都会想出笑话讨父母欢心,在学校尽量让老师省心,我不想因为我而让任何人费心
每天早晨当我穿上洁白的衣裳,吃着香喷喷可口的饭菜,不知怎么了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我哭了,这种哭不是害怕,也不是伤心,而是被妈妈这种温暖,为了我,每天睡不好,还要给我做饭、洗衣。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节日来临,女儿对您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你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亲,我爱你,直到永远,永远!
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简笔画2
母亲,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也是保护我们的一道坚实的城墙。母爱,则是一座把我们引向正确路途的灯塔,是吹走寒冷的冬天的缕缕春风,更是滋润着我们心灵的滴滴甘霖。
每天早晨你醒来时,是谁不辞辛苦,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早餐? 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又是谁帮你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 当你心灰意冷时,又是谁一直在鼓励你,让你不断尝试,最终取得成功? 世界上谁肯为你做出这些贡献? 是妈妈。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的妈妈都会想办法和我一起化解困难。假如她也没有办法,她就会通过不断地激励我来给予我心灵上的力量,使我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当我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时,妈妈也跟着一起担心。而当我兴高采烈开开心心时,妈妈也感到十分高兴。世界上谁会跟我如此心灵相通,并为我付出无私的爱? 是我的妈妈。
母爱是纯洁的,不索求任何回报。看着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懂事,妈妈就会感到很幸福,像吃了蜜一样甜。然而,之前那个天真的我却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现在我终于懂得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来了,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我想赠送给妈妈一句出自心中的祝福——“妈妈,您辛苦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尽管妈妈正在变老,但她对我们那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爱却永远也不会老去。所以,在这令人温暖的 5 月的第 2 个周日,让我们一起来感恩母亲,给母亲一点小小的回报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篇1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4、喜欢并尝试创编诗歌,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
2、背景图:大树、狗窝、鸡妈妈:单个动物图样:小鸡、小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教师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
2、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朗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
4、“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它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请大家欣赏一下,仔细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第一遍诗歌(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提问“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听一听,诗歌中有哪些摇篮?摇得都是谁?”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了一种美的氛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小结:我们知道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他们摇着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请大家仔细听。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幼儿: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
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师引导,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动作也是怎么样的?
“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读得最美。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播放优美的乐曲)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
4、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5、表演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课件播放画面):小鸡、小狗、小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小狗、小鸟的摇篮在哪里吗?让我们帮它们找摇篮吧?”
2、出示图片:大树、狗窝、鸡妈妈,请小朋友把单个动物图送回家。
3、幼儿看图仿编: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四、活动延伸: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你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篇3
活动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兴趣,感受和体会诗歌中“摇篮”的优美意境。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xxx是摇篮,摇着xxx宝宝”的句式仿编诗歌。
3、能大胆说出自己想象中的摇篮和宝宝。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
2、物质材料准备: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小图片;旋律优美安静的乐曲磁带;吊床十个。
3、环境准备:根据诗歌内容,创设出蓝天、大海、花园的游戏情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听《睡觉歌》,边自由表演边进入活动室。(走过三个场景,说“我们飞到蓝天上、我们游到大海里、我们来到花园中)进入活动室。
二、理解活动
1、情景游戏“送宝宝”。
师:“我的宝宝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妈妈的手臂象摇篮一样,睡得真舒服!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宝宝的摇篮在哪里呢?我们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摇篮吧。”
幼儿自由选取场地上散放的星星、鱼、花,边放到相应的背景上,边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孩子的想象。
2、完整欣赏课件,提问。
诗歌里有哪些宝宝?(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谁是这些宝宝的摇篮?(蓝天——星宝宝、大海——鱼宝宝、花园——花宝宝)它是怎么哄宝宝睡觉的?(用语言、动作表现动词:飘、翻、吹)3、完整欣赏课件——幼儿边欣赏,边用动作表现诗歌。
三、仿编活动1、请幼儿在环境布置中自选图片进行仿编。
师:“蓝天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大海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花园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蝴蝶、蜻蜓、风筝、蜗牛、蚂蚁、海里的各种小动物、海星、海龟、月亮、太阳、星球等等)2、鼓励启发幼儿用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简笔画仿编,并相互讲述。
师:“除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当摇篮和宝宝呢?”
3、将幼儿作品布置在展板上,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自己小组仿编的内容。
4、游戏《摇啊摇》。(《睡觉歌》)幼儿三人一组玩吊床。
四、延伸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仿编的诗歌用绘画、文字符号等形式表现出来,以班级为单位,制成一本连环画。
附诗歌: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二、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磁带(摇篮曲)、录音机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2、活动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3、指导要点:通过创设情境、配乐欣赏、轻柔的声音朗读、讨论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诗意和结构,感受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仿编。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音乐摇娃娃睡觉。
小结: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进行朗读示范)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提问: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用舒缓、轻柔、优美的语气语调,表达宁静、抒情的情怀。)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诗歌第一段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例如: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白云轻轻飘,月亮宝宝睡着了。以同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第二、三段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读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6、活动建议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继续仿编诗歌,可以扩展幼儿的想象,除了诗歌里说的摇篮,还有什么事物可以当做摇篮?
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