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的来源(朱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朱的姓氏来源

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

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扩展资料:

朱姓名人:

1、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2、朱良才

朱良才(1900.9.27—1989.2.22),湖南汝城县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四军连党代表、营部书记、支队政委,红一方面军师政委、军政委、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政干校副校长、政委等职。参加了湘南起义、黄洋界保卫战、长征、西征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因病主动退出领导岗位。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良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

朱姓的来源(朱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朱姓的来源

朱姓的来源如下:

朱姓主要起源于朱襄氏,朱襄氏是伏羲手下的大臣,被封于朱地,当时这一部落以赤心木朱作为图腾,而朱襄氏也就是后来的“炎帝”,主要在河南柘城生活。其次就是来自于子姓、曹姓、姬姓以及祁姓等源流,并且还有部分是由少数民族改名而来。

朱姓的分布

秦汉时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尤其在江苏南部兴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时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至东汉末,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这样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使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

“朱”这个姓氏的来历?

尧的儿子丹朱的后代,以“朱”为姓氏。丹朱,祁姓,所以这一支成为祁姓朱氏的起源。

商朝宗室子期封于赤乡(一作郝,今山西太原),其后人或赤氏,或郝氏。又因“赤即朱”,改为朱姓。

宋微子启的后代以宋为姓,后来宋国被齐国灭掉,后人遂改宋为朱(宋、朱字形相近),成为宋姓朱氏的起源。蔡邕在《朱公叔鼎铭》认为宋微子启之子,姓子名朱,史称公子朱。公子朱的子孙,以祖先名字为氏,此即后世子姓朱氏的来历。

明朝时,朱氏皇帝曾多次赐予其他姓氏的人以国姓,这是由其他姓氏改姓朱氏的重要起源。

源于朱襄氏,朱襄氏是炎帝的别号,同时也是最早以朱名号才,为朱姓中最为古老的一支。

扩展资料: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间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江苏)。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

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

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大姓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姓

朱姓来源

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朱姓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