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时念什么(鱼念什么字)

鱼加时读什么

拼音:

鲥(shí)鱼(yú)

英文名: Reeves shad

拉丁文名: Hilsa reevesi

)

地方名: 时鱼、三来、三黎鱼、迟鱼、鲥刺

背黑绿色,鳞下多脂肪,是名贵的食用鱼。

鱼时念什么(鱼念什么字)

鱼右边加个时字读什么

基本解释

繁体字:鲥

拼音:shí 注音:ㄕˊ

简体部首:鱼,部外笔画:7,总笔画:15

繁体部首:鱼,部外笔画:7,总笔画:15

五笔8698:QGJF 仓颉:NMADI

笔顺编号:352512112511124 四角号码:241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CA5

基本字义

● 鲥

(鲥)

shíㄕˊ

◎ 〔~鱼〕背黑绿色,鳞下多脂肪,是名贵的食用鱼。

◎ (鲥)

English

reeves’ shad; hilsa herring

一个鱼一个时字念什么?

还是念时。 鲥鱼,江海洄游型鱼类,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鲥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骨正中有一显著凹陷,上下两颌均无齿。脂眼睑发达,几乎遮盖眼的一半。腮孔大。鳞片大而圆薄,上有细纹。无侧线。腹部有大型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有胸鳍、腹鳍各一对,腹鳍极小;背鳍、臀鳍各一个,背鳍条14~15,臀鳍条16~18;尾鳍深叉形,被有小鳞。体背和头部为灰色,略带蓝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暗蓝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