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锚文本伪类主要分为四种,分别如下:
1)a:link
这个伪类代表的是普通的、未被访问的链接。实际上就是默认的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2)a:visited
表示用户已访问的链接,也就是说一个链接被点击之后的状态,记住一定是点击之后,它才会呈现出来。
3)a:hover
表示鼠标指针位于链接的上方,这个是经常用到的,一般是修改字体的效果,比如颜色改变,字体大小变化等等。
4)a:active
表示链接被点击的时候,也就是鼠标点击不放,这个时候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比较字体颜色改变。
具体实现效果如下:

注意事项:
如果是四个同时使用,那么就要注意了,a:hover 必须位于 a:link 和 a:visited 之后,a:active 必须位于 a:hover 之后。这个理解起来很简单,可以根据你使用鼠标的先后顺序去理解,比如我们先滑动鼠标到字体然后才能点击。而默认情况下,链接是在未访问和访问的状态,可以这么去理解。
顶一下
(0)
踩一下
(0)